——记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宋超自强之路
个人简介:宋超,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2011级学生,中共预备党员,连续两年获南通大学一等奖学金、南通大学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曾获2013年国家奖学金、2013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2014年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称号、2013年南通市优秀学生干部称号、2013年全国“外研社”英语写作比赛(江苏赛区)二等奖、2014年南通大学师范生职业技能比赛(中学英语组)一等奖、南通大学第七届职业规划大赛二等奖、“百年校庆”优秀志愿者、南通市江海博览会优秀志愿者等荣誉。勤勉、踏实、肯干、乐观,宋超坚持扎实专业技能走上三尺讲台,投身各项竞赛实践展现青年风采,力求综合发展,挥洒青春汗水,是新时代下师范生中的典范。
“自强者,怀梦想而改命运;勃发者,历坎坷方就大业。”从教的理想在他的心中生根,踏实的脚步让他的青春闪光,他是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宋超,一位从贫寒的残疾人家庭中走出的扬州男孩。
“无坎不成路,有爱真生活”这则人生信条伴着他成长,社会各界的爱心帮助让他徜徉在大学的知识海洋。宋超正在用拼搏与毅力践行自己的誓言,用梦与爱的主旋律诠释优秀大学生的当代灵魂。
自幼感知家庭坎坷,埋头苦干不抱怨
1993年8月3日,一位危重的母亲被推进了产房,她因20岁时脑部血管破裂落下了半身不遂,可她毅然组建家庭,冒着生命的危险生下一个男婴,这孩子取名宋超。母亲残疾,父亲也已40岁,这样的家庭背景让小宋超比同龄玩伴多了几分稳重与成熟。在他尚处襁褓之时,半身不遂的母亲用牙艰难地咬起他的衣角,用一只手将他拽入怀中,没有普通母亲双手怀抱的温暖,却给予他世上独一无二的母爱。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地工作,生活的重担便落在了母亲的肩上。为了不让母亲太过劳累,宋超自小学开始回家第一件事便是帮着妈妈打理家务。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心里知道孩子的天性是玩,但是家里连电视都没有,又能让孩子去哪里玩呢?。庆幸的是,懂事的宋超很少抱怨,更不会嫌弃自己的家庭。每每放学后,玩伴们总看不见他的身影,因为他知道家中的母亲正倚门盼着,自己得早些回去帮忙。
家庭环境的艰苦并未影响宋超的成长成才,他不仅是成绩优秀的好学生,也是身怀多艺的阳光男孩。书法十级、电子琴十级、京剧频频获国内大奖……这些都是他的赫赫“战果”。从六岁开始,母亲省吃俭用让他学习了书法,希望自己的儿子更有修养。不管是酷暑炎炎,或是严冬大雪,在扬州的街头,每周六下午都会有一位一瘸一拐的母亲紧攥着一个小男孩的手在赶路。因为母亲身体缘故没办法骑车,他从小都是跟着母亲步行去上课。这40分钟的路程,一走便是5个春夏秋冬。当时6岁的他没有埋怨,只因母亲不离不弃的守候。他觉得没有任何理由退却放弃,唯有用出色的成绩和证书能让母亲开心。良好的悟性让他掌握了都方面才艺,因而在学校里甚至市里都小有名气。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担当与勇气,懂得了坚持与坚守,自强之路在此起航。
求学之路心怀感恩,自立自强不服输
宋超一直是老师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是同学们眼中刻苦用功的榜样,多才多艺也让他活跃在学校的大小舞台上。母亲经常告诉他,“人穷志不穷,暂时的家庭困难一定会好转的,要通过好好学习来改变命运。”
唯有自强方能让自己的未来充满光明;唯有自强才能让这个家继续支撑下去,宋超这样砥砺自己。但是,每逢家长会的时候,身边的同学们渐渐开始对他身体有缺陷的妈妈投来了异样的目光。回忆那段日子,他提起了阎维文的《母亲》,“那里的歌词教会我怎么面对,不离不弃!”。初二那年,江苏省“青少年感恩交流会”在母校梅岭中学召开,他代表扬州市全体中学生发言:“同学们会问我那是谁,怎么是瘸子呀?你呢,怎么不瘸。这些尖刻的字眼对于我的心灵是多么大的伤害,我哭过,我怒过。但是上天将我送入了她的怀抱,她就是我的妈妈,像折翼的天使一样永远地呵护着我,就算她是瞎子、聋子也都是我最爱的母亲!妈妈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比任何人差!”他满含热泪,手捧鲜花,走下舞台给母亲深深地举了一躬。那一刻母子的拥抱感动了现场的各地校长,媒体聚焦的闪光灯在随即将母爱定格,在场的师生起立为之鼓掌。无法选择家庭,无法选择天资,那便只有用多一份的汗水浇灌成长路上的鲜花,希望就在前方。
但是,2008年的元旦,因为一次意外的工伤,宋超的父亲半年躺在了病床上,这一度让刚入高一的他萌生辍学的念头。父亲置换了股骨头,落下了4级残疾失业了,那一刻家里的欢笑声没了。那三个月,宋超每天不上晚自习,回家做饭给在医院的爸妈送去。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抚摸着儿子的头默默流泪。这一次,坚强的母亲向当地的民政机关提出经济的补助申请,她要帮儿子完成学业。“不上大学绝不可能!你还有你的教师梦呢!”母亲的一句话点醒了面临辍学的宋超,他意识到真正挑起这个家未来重担的方式不是辍学,而是学有所成,考上大学,走上三尺讲台。在舅舅和社会人士的资助下,他考取了南通大学英语(师范)专业。当录取通知书送达的那一天,母亲哭了,而宋超却没有落泪,因为他深知又一个十年的任重道远:该如何渡过大学时光?如何将下一段人生旅程走得异彩纷呈?
2011年8月,宋超求学滨江之城——南通。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校园,陌生的班级,陌生的寝室,这让他有些茫然、有些木讷,但是从小便会操持家务的他很快适应了大学的节奏。尽管大学生活、学习的节奏较高中舒缓许多,但是“奋进拼搏”这四个字紧紧地在他的脑袋里绷着。两年多的大学生活里,他几乎没有睡过懒觉,寝室、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基本是他生活的基调。
入校初,全英文的授课模式让宋超着实为难,专业基础不够扎实让他倍感压力。教室、图书馆、外语角,他在同窗们酣睡时坚持晨读,在同学们匆匆离开课堂时向老师虚心求教,在舍友们奋战网游时在自习室琢磨着英文课文里的短语佳句……
一晃两年有余,他的这份坚持有了回报,荣获2013年国家奖学金、连续两学年综合排名专业第一,又先后获校级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南通大学推荐免试研究生、专业四级等级优秀、上海中级口译证书、2013年全国“外研社杯”英语写作比赛江苏赛区二等奖、全国高师职业技能比赛校级一等奖、外国语学院“模拟联合国论坛”一等奖……谈及自己这么“拼”的原因,他笑着解释,“家里的父母是放不下的牵挂,也是怀着以优异回报他们的心态,继续全力拼搏。”
在宋超的记忆里,最难忘的是大学的第一个中秋节。他和母亲在电话中泣不成声,父母的身体情况令他揪心。每月他总要抽个周末回家,不是贪图家里的温床,只为能多陪着爸妈。睡前,他习惯端茶到父母床头,“想到他们头上新添的白发,我觉得自己得更努力才行。”
感恩父母、自立自强,宋超在用自己脚踏实地的行动去诠释那份青年人应有的“不服输”劲儿。
踏实肯干经磨练,与人为善己留香
宋超不想做“两眼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因而在学生工作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大一时,他担任院团委组织中心干事、11级副主席,帮助辅导员完成日常的年级工作,举办颇具学院特色的一些课余活动,尽心尽责地去完成每一项老师、部门部长交代的任务,“当时就觉得,得严以律己,要发挥着带头模范作用,对得起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大二那一年,他连任年级分会主席一职,积极参与了迎新晚会、百年校庆书法比赛、校史馆讲解等诸多活动,将自己的身影留在了多彩的展示平台上,同学们也喜欢戏称他为“文体达人”。“我想发挥余热,想给身边的老师同学带去欢乐与帮助”,带着这份信念,他十分珍惜学校和学院提供的每一次锻炼、展示的机会。他觉得,大学是个小社会,学校各方面都在给大家搭建展示的平台,“既然自身有多样的才艺,为何不让同学们多认识自己,以结交更多的朋友呢?,而且,对于师范生来说,迈上各类舞台是磨砺自己不可多得的良好契机。”利用这些平台锻炼胆量、学会交流、习得为人处世之道,他的想法就是这样实在。“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理念不该是当今大学生的代名词,”他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以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来要求自己。“静得下、拿得起、做得动、吃得苦”,俨然已是他的“十二字”方针。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里每月的生活费有一半是他自己挣的。通过家教或兼职,他比身边人较早地开始“自给自足”的生活。想到母亲每天在家省吃俭用、父亲大病初愈后做清洁工挣来的1200元,他会对母亲说自己长大了,是男子汉了,不该拿家里的钱了,“学师范的孩子就应该多锻炼自己,这一举两得多好。”
2012年的暑假,他在留校挂职锻炼和兼职打工之间纠结。考虑到家庭经济负担,他选择任职于如皋市的一家培训机构。他用自己精湛的授课能力赢得了领导的信任,也博得了学生的认可。“我所带的高一至高三共6个班,他们的英语水平提高显著”,宋超仔细到位的语法讲解、风趣严谨的上课风格也让学生们感受了英语学习的轻松与快乐。“每天早晨五点半就爬起来,晚上得备课到11点”,每天6节课近7个小时的讲课方式,让宋超斩获“拼命三郎”的雅称。其实,他每晚回到寝室躺在床上便动弹不得、浑身酸痛。为了省钱,他每晚就一碗面条,就这样度过了三十五天。为了减轻家里下学期学费的负担,他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在他20岁生日的那天,他只是和母亲通了电话,不为叫苦不为喊累,对母亲说了句“谢谢您给了我生命,祝您身体健康!儿子长大了!”满眼泪水的他忍住不哭出声,唯有感谢,感谢父母、家庭、社会对自己这些年无限的恩赐。那年夏天他瘦了近12斤,35天的磨练换来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5000元。装钱的信封领到手,他欣喜若狂,其中的心酸也唯有自知。“下学年的学费挣够了”,他回家交给母亲的时候,母子俩相视而笑,继而紧紧相拥。
“受助于人,更要将爱接力、播撒”,宋超喜欢把“感恩”放在心头,不仅仅是对周围帮助他的亲友等等,也有对社会那份回报之情。进校以来,他坚持参加外国语学院的爱心助教行动,走进五一社区为孩子们辅导功课。这个才艺多样的老师不只是传授知识,他在帮助孩子们辅导作业的同时,也会把书法、京剧等才艺“露”给他们,让他们融于课堂内外、多面发展。2013年的寒假,因为自身的遭遇与感悟,他放弃休息的时间,与扬州宋都社区策划商量了“温暖冬天——帮扶贫困学子”的行动,用自身专业知识帮扶贫困家庭及留守儿童。在他的这份爱心下,近30名高二高三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也很聪明,但是可能欠缺一些课外的教学资源,我希望自己的这点努力能帮到他们”。宋超尽心尽责,在一对多的教学们不曾含糊,讲解争取一一到位,细致有条理,也让前来旁听的社区居民啧啧称赞、多一份放心。临近春节的时候,他谢绝了部分居民的“好意”,“这都是应该做的,我是大学生,受助于社会,自然要回报,做人要懂得感恩与回报”。他觉得,自己的家庭一直得到社区的帮扶,没有大伙儿好心的资助,自己不可能走进大学。“将这份大爱传递给更多的学子,把爱的力量播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是自己的荣耀”,他把这个当作使命,想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并在实际行动中回报社会。
学院方面,在宋超看来,同样给予了他诸多方面的帮助。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顾老师在工作之余喜欢和他聊家常,关心他的生活、学习等情况,“我希望能及时帮他解决困难,好让他安心地完成学业,而且他的努力与付出也让大家看在眼里,倍加认可的。”此外,每逢学院有相关的经济补助,顾老师也是第一个想到宋超。
自2013年上半年开始,宋超经过学院推荐、南通外事办选拔,成为了世界通商爱心资助的受助学生。南通籍海外商人黄跃权先生与他结成帮扶对子,承诺一直资助到他大学毕业。拿到第一笔5000元助学金的时候,他紧紧握住黄先生的手,发自内心地告诉黄先生那份勇敢面对未来、立志成才的信心。在近期的发放仪式上,宋超作为受助学生代表发言,展现外院学生的榜样风采,同时写了两幅书法作为礼物赠给黄先生。“看到他各方面的优异表现,我们老师都想从不同的方面给予这个孩子最大的帮助”,老师们做的这一切让他铭记在心,有如一股股爱的暖流流入他的心扉,幻化作信念和生活的动力。也许正是这份激励,让这个阳光男孩拼搏前行,让他传播爱的种子、书写爱的篇章、挥动爱的翅膀、品味爱的生活。
自信乐观的他先后担任“从洛桑到北京”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南通展年)英文讲解员,校史馆、张謇教育史馆义务解说员,“百年校庆”志愿者,“外研社”演讲比赛工作者等。他以青春的笑容、热情的志愿态度向来宾展示着通大学子的风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宋超肩负家庭重担,在青春的好时光诠释着21岁的无悔梦想。他总说,“父母的笑容是我最大的欣慰,上天是公平的,家里的情况正在越来越好,困难都只是暂时的。我得感激人生赋予我的独特经历,感激父母从小对我的教导和无私付出,更要感激所有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
自强,便可使自己强大;自强,便可使自己骄傲;自强,便可使自己无悔。用知识充实,用阅历明目,用梦想激励,用感恩回报,宋超也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态度在青春的年纪中奋力奔跑,自强不息,不离不弃。
后记:漫漫人生路,带着自强一起前行,因为它是一生的标杆;芸芸众生中,带着感恩之心一起拼搏,因为它是奋斗的源泉;悠悠求学路,带着梦想一起迈步,因为它是求索的风向标。在宋超成长的历程中,他庆幸自己选择了三者。爱、暖、阳光,不论经历多少风雨历程,相信他都会信步闲庭,笑看花开花落,每一季都见证着自己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