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2025年暑期科研辅导班暨我校“精进讲坛”社科名家系列报告会

发布者:朱小娟发布时间:2025-09-02浏览次数:11

近日,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2025年暑期科研辅导班暨我校“精进讲坛”社科名家系列报告会。本次活动特邀国内四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外语学科科研创新、区域国别研究、学术写作与期刊发表、人工智能与外语教育等前沿议题展开系统讲授与深入辅导。学院骨干教师及南通多所高校教师代表近60人积极参与,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反响热烈。

8月24日上午,系列讲座正式启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毛浩然教授作首场讲座,题为“为什么你发不了SSCI顶刊与CSSCI权威期刊?”。毛教授直面外语教师在发表高水平论文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提出科研思维转型路径,阐述了“向下多层级分类、向上三维度归类”的选题构建方法,倡导学者培养“生活处处是科研”的敏锐洞察力,并不断提升高阶思维与学术叙事能力。

8月27日,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世华教授带来第二场讲座——“区域国别研究:外语何为”。他系统阐述了区域国别学的多学科融合特点,为外语教师拓展研究视野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可行的实践路径。

8月30日,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刘兮颖教授作第三场讲座,聚焦“《外国文学研究》期刊选题趋势与学术写作策略”。她以该刊的学术定位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所反映的选题变迁与研究方法演进,鼓励青年学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持续“输出与仿写”锤炼学术思维与表达能力,坚持以真问题为导向,实现从“学术复制”到“学术生产”的根本转变。

8月31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建达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师的发展”为题作收官讲座。他深入解析了外语教育的五大颠覆性趋势,提出外语教师应具备“数智素养”、“跨学科素养”和“测评素养”三大核心素养,为AI背景下外语教学与教师发展方向提供了前瞻性建议。

四场讲座立足前沿、内容翔实,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性,获得参会教师的一致好评。此外,本次辅导班还特别组织多场“科研项目/论文辅导”工作坊,开展一对一精准指导,针对教师提交的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书与学术论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与修改建议。

自2015年前起,外国语学院始终将科研辅导作为一项重要学术传统,每年定期举办,致力于为教师提供前沿、系统、实用的科研指导,持续助力教师科研成长。系列科研活动有效提升了学院外语教师的学术素养与研究能力,为推动科研创新与学科发展注入新动力。未来,外国语学院将继续坚持并优化年度科研辅导工作,不断丰富内容与形式,为教师科研成长提供持续助力。

(张煜)